說鼓勵的話,用開放的態度聆聽
有了孩子之後,父母的生活也跟著改變,必須負起教育的任務,扛起養育責任,讓孩子成為獨立自主的人。但隨著孩子年紀的增長,父母反而不再以輕鬆、開放的方式來溝通,而是不斷地耳提面命的說:「要做個乖小孩、應該有禮貌、要完成哪些事情以及不可以做甚麼」。這種固定的想法,主宰著父母對子女或是對另一半的期待。
孩子小的時候就能感覺出父母跟他們說話的方式和態度,以及父母是否重視他們的想法。如果媽媽對爸爸說:「女孩子不可以這個樣子」。這時候女孩就會察覺媽媽不喜歡她剛剛的行為。其實父母和祖父母也並非總是言行一致,他們說出來的話通常是從小就養成的習慣,但無論如何,父母對孩子的期待以及他們當下的情緒,都會影響他們所說出來的話。
☆傷人的話語打擊信心
「孩子要罵才會乖」的舊時觀念,到了今日,反而變成「常常對孩子說-他表現不好、他很遲鈍-孩子就會以為自己真是如此,而表現成那個樣子」。父母的話語可以穩定孩子的心,但也可能打擊到孩子的心,就像是脆弱的小石頭,隨著海浪的拍打滾動,不堪一擊。
☆避免說一套、做一套
言行不一,會讓孩子覺得困惑,他不知道該相信哪一種訊息-是聽到的,還是看見的。當孩子時常遇到大人言行不一致的狀況,不安的情緒就會逐漸擴散開來,因為他無法相信自己所接收到的訊息。
☆以鼓勵的話語正向溝通
鼓勵的話語可以開啟溝通的對話框,能幫助孩子回答、陳述、處理事情,孩子也會感到被理解與接納。同時也能激發孩子的學習力、培養獨立思考及解決問題的能力,因為他們能信任自己的觀察與感覺,也敢表達不一樣的意見、願意嘗試新事物。
親子之間若能傾聽對方的聲音,建立良性的交談,反而能養成良好態度、帶來正面的情緒反應,更有助於拉近家庭成員之間的距離。